如果一只机器人混在鱼群里,它如何跟鱼进行交流?彼此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答案,瑞士科学家研发了一条机器鱼,它可以模拟斑马鱼混迹在鱼群之中。科学家们亲昵的称它为“斑马鱼”。
设计“斑马鱼”之前,科学家深入研究了斑马鱼的生理特征,比如形状、颜色、纹理等。科学家还根据鱼的行动:比如加速度、线速度、鱼的振动和动作以及尾巴移动的规律。通过动物身上寻找灵感,让机器人与动物交流,既可以了解生物,也可以了解机器人。
科学家们将“斑马鱼”放进水族馆,让它与5个不同的鱼群交流。事实证明,“斑马鱼”模拟真鱼是成功的,鱼群轻易就让机器鱼加入它们,没有什么问题。“斑马鱼”还可以引导鱼群改变前进的方向。
据研究人员介绍,鱼是相当复杂的动物。如果机器动物想混进昆虫群落,机器只需要喷出费洛蒙(昆虫分泌以刺激同种昆虫的化合物质)就行了。如果想将机器动物放进脊椎动物群,难度大很多,无论是外观、移动还是振动方式都存在不小难度。
除了“斑马鱼”,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魔鬼鱼”,也能在水中“如鱼得水”。长35厘米,宽63厘米(13.8英寸,长24.8英寸)的“幼年魔鬼鱼”,其重量为0.7千克,可以以每秒0.7米的速度在水下“飞行”,一次充电可持续游动10小时。
在使用目前由柔性PVC片制成的“鱼鳍”之前,研究人员尝试了40种不同的“鱼鳍”设计。最终选定每个‘鱼鳍’由一个电动马达驱动。然后,让‘鱼鳍’的被动柔性与水的流体动力自然地相互作用,以推动随后的运动。
除此之外,“魔鬼鱼”前行时也发出更少的噪音,在用于研究任务时可以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干扰。另外,“魔鬼鱼”身体可以容纳一系列的传感器或其他有效载荷。
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在海洋中对“魔鬼鱼”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