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烟台一位女“蓝领”在网上火了!她从毕业到现在8年多来不断刻苦研发攻关,终于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多款机器人,并获得40多项专利,创造价值数百万元。
很多网友为她的坚韧和努力点赞,为中国创造点赞。
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她和她的机器人背后有怎样的故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进行了独家探访。
仅靠一张照片来研发机器人
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革命”正成为第三次工业 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并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工业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 目标的重要发展方向。但长期以来,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天下”,面对西 方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壁垒,我们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着,郑安就是其中之一。
郑安常年穿着蓝色的工装和一线工人在车间忙碌,被工友们称为“蓝领”工程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金阳 摄)
郑安是山东国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设计工程师,200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机器人研发工 作。虽然是工程师,但郑安常年穿着蓝色的工装和一线工人在车间忙碌,调试攻关,被工友们 称为“蓝领”工程师。
从事研发工作不久,郑安就发现机器人很多专利技术都在国外公司手里,他们依靠其专利 技术壁垒,生产的特种机器人长期垄断世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比如一款DTV履带车如果进 口需要6万美金,而通过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仅仅需要3到5万人民币。”郑安说,“但当时研发 条件很简陋,连一台实物机器都没有,国外不卖给我们,我们去国外参观学习,别人都把我们 当贼,前后都有人防着我们。所以我们基本都是靠带回来的产品图片,有时候就一张照片,然后搜集资料,反复试错,才研发出来。”
“那个时候,我就憋着一股劲,我觉得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努力也能。”郑安说,从那时起 她就一直在追赶国际上的前沿技术。“那时每天晚上查资料、绘图纸,调试设备,天天工作到 半夜,有时累了,就在单位休息,醒了继续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尽快让自己研发机器人 工作起来。”
超越从模仿开始。当时郑安和她团队研制的首台履带底盘车引进国外克里斯蒂和玛蒂尔达 悬挂结构,将二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填补了国内市场上没有智能履带底盘车的 空白,改变了车不能爬楼梯的传统观念,让“坦克车”走进民间。随后第二台中型履带底盘车 是仿照国外的克里斯蒂悬挂结构,采用双动力驱动,可做完美的大弧度转向和原地转向。
努力8年有了“自己的”机器人
郑安操控机器人,仔细观察行进中有无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金阳 摄)
模仿中赶超。2016年5月中旬,郑安和她的团队第一台履带式移动底盘试制成功,该底盘既 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又具备重载的能力,集爬坡、越障、爬楼等优点于一体。可针对拍摄, 巡检,防暴,清淤等项目进行扩展设计。同年6月,第一台小型全金属履带式机器人地盘试制成 功,该底盘的主要特点是小巧灵活,主要为各大高校做研发提供支持。7月,第一台中型履带式 机器人地盘试制成功,该底盘的特点减震性能优越,运行稳定,静音,轻载,适合于拍摄与巡 检。
今年2月专用与VR拍摄的一款机器人底盘设计出图,该底盘造型美观精致,可做360度全方 位无死角拍摄,专业用于婚庆,大型会议等的VR拍摄。“在研发第一台履带底盘时由于缺乏经 验,致使履带与带轮总是咬带脱齿。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履带厂家的技术人员探讨履带的配方 及硬度,耐热度等因素,最终彻底解决咬带脱齿这一难题。”郑安说,“这些技术都是咱们自 己的专利,不用再高价购买国外的专利了。”
目前,郑安团队研发生产的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履带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已获得国家专利 局颁发的数十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专利3项,拥有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5项,仍有部分专利在申请中。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崭新的行业,目前全国这个圈内成规模的生产企业也就两三家,我们 目前基本上掌握了大部分的专利技术,还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专注研发的结果,也 是我们未来竞争的最大优势。”公司行政副总孙洪秀告诉记者,在从模仿到创造的追赶过程中 ,郑安功不可没,目前公司研发的产品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
郑安和同事调试机器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金阳 摄)
8年的努力打破技术垄断后,郑安的实力得到了认可,很多客户主动上门要求设计产品。
“这是我们给上海一个客户定制的核电站巡检机器人。有200公斤重,主要用于核电站的巡检。 旁边这些是管道巡检机器人和电缆沟巡检机器人。”记者在车间看到,针对不同的地下环境, 郑安研发的机器人外形有履带设计,类似一辆辆小坦克的;也有装配由小到大的、可拆卸的三 组车轮,类似一辆辆小车的。有点小机器人的前端都是像大眼睛一样可以灵活转动的摄像头, 每辆“小车”还配备一个平板电脑大小的智能终端。
“清华大学一次购买了我们3台机器人。”郑安说自己的产品能获得清华的认可,自己很自豪。
科研“女强人”坦言最对不起孩子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崭新的行业,郑安刚开始入行的时候,公司研发团队就3个人,“刚开始 从事这行时,刚毕业什么都不懂,就要多看多练,多学习。”郑安说,“笨鸟先飞,很多时候 遇到瓶颈的时候,加班是难免的,最晚的一次加班到晚上11点半,没车回家了,就到厂里的宿 舍住了一晚。”
在单位,郑安拼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她经常加班。”公司采购部的鲍师傅说,昨天 我下班晚,晚上10点多,她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郑安干活有一股劲,看见一个工作就要把它干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金阳 摄)
“我对象工作也很忙,我俩每天早上见一面,晚上见一面。有了孩子,我走的时候孩子没 有醒来,我回来的时候孩子都睡了,在研发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周末也没有时间,天天加班, 不在单位加班,就回家加班画图纸,儿子现在两岁了,好像就没有好好陪他玩过。”郑安说, “对孩子疏于照顾,孩子现在有事都喊奶奶奶奶,不喊妈妈,跟我都不那么亲,我感觉最对不 起孩子。”
“忙起来就顾不了家里家里老人也不理解,说都这么忙,哪像一个过日子的?”郑安说, “有段时间家里人很不理解,家庭面临着危机。毕竟在传统观念中,女人还是要多顾家一点。 不过现在年轻,还是要多奋斗,日久见人心,家人也慢慢从不理解,变为理解支持我了,这让 我很感激。”
郑安团队刚开始只有她一个女生,“这个行业男生还是居多,男人干工作能全身心的投入, 女人结了婚牵挂多,存在劣势。”郑安说,和这么多男同事相处有压力,但这种压力多在于能 力上,研发工作很单纯,大家的氛围很好。“我自我感觉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领导曾经说我 干活有一股狠劲,干活有一股劲儿,就是看见一个工作就要把它干完。”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 作,郑安现在有时候颈椎隐隐作痛,“我现在下班时拔拔罐。”郑安说,“这不算什么。”
郑安很敬业,克服家庭、单位各类困难,经常主动加班加点钻研,力求产品完美,最近 又在自主研发一款潜水清淤机器人,还有一款防爆机器人,这个防爆机器人研发出来,同样性 能比国外产品低一半的费用。”公司行政副总孙洪秀告诉记者。
“我本身还是喜欢机械,上学的时候就报考的这个专业。因为喜欢,再难也坚持。”1985 年出生的郑安说,自己2008年从青岛一所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这个行业,当时班上的很多 同学都改行了,特别是女同学。
目前,郑安已经由原来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项目经理,工资也从原来的三四千变为年薪10多 万。虽然已经是团队的管理者,但郑安并没有满足,她的工作也更忙了。“技术更新瞬息万变 ,唯有坚定走自主研发的方向才能保持领先。只要潜下心来,在机器人领域,外国人能做到的 ,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郑安说,研发也讲究一个快字,因为假如你比别人慢,市场上已经 有同类产品了,研发也不能说是成功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楠楠 )